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在三亚举行。“金砖国家”被广泛运用与描述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金砖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A.说明这些国家的实力已领先于其他国家 |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
C.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五国鼎立的局面 | D.标志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
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 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 |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
B.金融市场被扰乱 |
C.失业人口增多 |
D.民主制度遭破坏 |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