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进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
C.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 D.调节贵族与平民的经济纠纷 |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 |
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 |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D.民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
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宋代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B |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
C |
1860年俄国工厂中雇佣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1.4%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D |
1948年关税与贸易协定书开始实施 |
推动两大阵营国家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 | 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 |
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 | 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 |
1933年罗斯福批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①消除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有利于缓解民众的住房困境④通过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就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