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和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远怀,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是
A.片面的 | B.根本错误的 | C.正确的 | D.表面的 |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B.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