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摘自《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 A.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 |
|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
|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
| D.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来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程颢 | C.朱熹 | D.王守仁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 B.孔子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B.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C.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