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冷战”的主要形式包括
①经济封锁②外交对抗③军备竞赛④军事进攻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
| C.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
| D.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 B.罗斯福野心最大 |
|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法西斯主义与民主主义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