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联邦办法亦复如是。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即以本省人民,自为主人。形式仍旧,而精神改变,则效果不同矣。
——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1911年11月21至23日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当时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
材料二 以下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二 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与受压迫的劳苦群众
……至于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不然:这些地方不独在历史上为异种民族久远聚居的区域,而且在经济上与中国本部各省根本不同,因为中国本部的经济生活,已由小农业、手工业渐进于资本主义生产制的幼稚时代,而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还处在游牧的原始状态之中,以这些不同的经济生活的异种民族,而强其统一于中国本部还不能统一的武人政治之下,结果只有扩大军阀的地盘,阻碍蒙古等民族自决自治的进步,并且于本部人民没有丝毫利益。
三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目前的奋斗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
(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主张民族自决自治的原因。材料三中的联邦制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后来中共的民族政策有何变化?试举两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应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活跃”的社会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处内景
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此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与材料一相比有何重大创造?有人认为,唐朝实行的体制说明中国较早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清代初年中央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二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是如何体现政权性质的?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的第一个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影响。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图二中国守军在卢沟桥狙击敌军

图三新中国的成立
(1)图二中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中国的这次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图三中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的社会进程有什么重大影响?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