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电视剧以两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 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市”处于城中特定的位置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
A. 都江堰 B. 芍陂 C. 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