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请回答什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3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是什么?(4分)
(3)有人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只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
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材料三: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
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坏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接连出现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工业污染和汽车
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雾霾的治理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企业、公众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产、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应如何作为。
材料一:中国是全球汽车最大消费国,国际上大量汽车制造商涌入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同时,汽车企业价格大战此起彼伏。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自2013年2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
29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22元和0.25元,多个城市的汽油价格重新回到了“8元时代”。由于油价上涨,小排量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销售前景好于大排量汽车。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2)面对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汽车企业应如何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们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一(3)班同学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两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学习小组:美丽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亿万中国人勾画出一副“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但2013年 年初一场穿越1/3国土的严重雾霾深深刺痛了中国百姓的心。头顶着昏暗的天空, 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有人认为,雾霾发生在 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中东部地区,说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城市发展造成的污 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已不可承受。也有人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从根本上必 须完善现有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既要加大奖励力度,也要加大相应的惩治力度。 |
(1)请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阐述政府面对频现的雾霾天气应如何作为?(6分)
第二学习小组:收入倍增梦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里首次 提出了收入倍增的目标,是报告当中最能够提振民心的一句话。此前,中国共产 党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民主党派对于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和建议。有专家指 出,从我国过去若干年增长情况来看,党提出收入倍增目标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是可行的。 |
(2)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中国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亚太人民一起探讨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合作推进发展,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