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21日,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0年群体性事件仍然保持着多发的态势。尽管事态早已平定,但瓮安事件、湖北石首等群体性事件依然使人不寒而栗。群体性事件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
材料二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此类事件?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何要处理好此类事件?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治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法治政府的内涵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张同学作为选民,需参加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张同学的妈妈却说:“你不用去参加选举,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选谁都无所谓。民政局没有批准我们家的低保申请,你编几条罪状发布到网上把民政局的头头搞臭。”
你认为张妈妈的意见对吗?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某村在选举过程中,村民热情非常高,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第一次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
材料二某镇在正式选择镇长前,以竞选的方式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民意测验。在会长候选人竞选演说大会上,5名候选人分别就各自的治镇方案发表演说。演说结束,他们回答了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随后,全镇各户代表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异同?
(2)请你谈谈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转轨改制”。许多人觉得以前一些熟悉的国有企业、商店和集体企业不见了,相反,在大街两旁的广告牌和股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对此,有些人不免心中产生疑惑,认为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萎缩了,主体地位动摇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重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事发第三天,重庆电视台突然临时中断正常播出节目,直播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的座谈会。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首开国内电视媒体参与公共危机应对先河。分析人士指出,重庆的“电视办公”是一次“集民意、聚民智、感民心”的可贵尝试。
问题:从民主与法制的角度分析“电视办公”积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