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①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③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④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巩固公有制经济的支配地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与过去“又快又好”的提法不同,我国政府针对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字对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正在悄然转变。这一转变表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③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A.全面发展思想 | B.协调发展思想 |
C.可持续发展思想 | D.以人为本思想 |
到2009年,中国三大产业在GD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8∶48∶24变为15∶51∶34。三次产业的上述变化说明()
A.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
B.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薄弱 |
C.我国已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
D.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
2009年,我国GDP突破3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出现的高增长。这一经济现象主要表明()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
B.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 |
C.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
D.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