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骥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诗句是( )
| A.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 | B.千淘万辘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D.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于世。他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做到“眼中有竹”,然后才把它变化为“胸中之竹”,最后落笔成为“手中之竹”。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艺术创造要根植于生活 ②.文化创新要以实践为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 ④.摒弃传统才能取得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之际,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采风活动启动。中国作家决心亲历长征路,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积极创新,多出精品力作。他们这样做,是因为( )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先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