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亚里士多德 曾说过 :“ 人们来到城市 , 是为了生活 ; 人们居住在城市 , 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 结合下列 A 市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 2012 年 A 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一览表

注:① 2008— 2012 年,我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 4%— 5%。 ② A 市 2012 年的实际利用外资中,其中制造业占 12.8 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占 5.2 亿美元。 A 市的外贸依存度(评估与衡量 经济开放度和对外依赖性的指标)从十年前的 56.2%提高到目前的近 110%。
材料二 2013 年, A 市政府针对本市现有状况,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将“健康呼吸、身心舒畅”作为生态人文建设的突破口,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倾力打造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改善人居创业环境,远离城“长”的烦恼。 
(1)揭示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8 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 A 市失业率变化的经济意义,并根据“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为 A 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 12 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 A 市建设“ 宜居宜业 ” 城市的目标怎样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2 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2012年以来,“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
材料一:表、2009~2011年浙江用工缺口和人均工资成本

项目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用工缺口(万人)
307.2
478.8
701.1
人均工资成本(元/年)
27480
30650
35731

图:2012~2014年浙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

注:2011年和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别为3.8%、6.7%。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关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材料: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建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材料:不同国家对待不同文化持什么态度,主要有三种境界:一是党同伐异,二是求同存异,三是敬其所异,即善于美人之美的最高境界,达不到这种境界将从文化上失去风范,削弱包容、吸收不同文化的能力即软实力。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敬其所异是对待不同文化的最高境界”的理解

面对2014年我国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及时打出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不断出台如“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打造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下调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等“微刺激”政策,达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我国政府出台“微刺激”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理解。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争论再次成为委员和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有政协委员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安全食用。其理由是:
(1)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日前,北京等23个城市的数百名网友试吃某高校提供的转基因大米没有影响健康再一次证明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科学家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至今没有发现足够权威的证据证明其存在安全问题。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评价上述政协委员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