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3)从公民的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方面应有的作为。

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3.3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此外,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变化对经济会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材料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共17分)
2009年11月,中国商务部整合四个行业协会在美国有限电视新闻频道投放了关于“中国制造”的广告,该广告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在社会引起热议。
跑步者在晨光中风驰而过,他的跑鞋是糅合了美国科技的“中国制造”;模特身上华丽的服饰,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制造”;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穿梭的大型客机,更是全球合作下的“中国制造”……在这则广告中,每次出现“MADE IN CHINA”,下面都会通过“WITH”连着一组英文词汇,比如运动鞋“MADE IN CHINA”,但是“WITH AMERICAN SPORTS TECHNOLOGY(运用美国运动科技)”;时尚的外国青年拿着MP3“MADE IN CHINA”,但是“WITH SOFTWARE FROM SILICON VALLEY(软件来自硅谷)”……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主题说明了什么?
(2)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也提示我们“中国制造”还需提升。请你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提升“中国制造”出谋划策。
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则广告是“商务部购买广告时段投放国际主流媒体” ,针对这一看法,中国商务广告协会负责人说,广告并非商务部投放,而是在商务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四家商会联合制作完成。
(3)请你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评价商务部这一做法。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 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三: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提高依法治水水平的。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许多农民工春节过后不再盲目的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而是比较外出打工和留乡打工哪个更划算。
国家统计局2008、2009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单位:元)

注:农民工在东部打工成本比西部高25%,还有背井离乡的隐性成本
(1)图表反映了哪些信息?结合图1说明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打工的理由。
很多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一些有技能、有经验的成为当地的宝。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不断出台新政策吸引农民工回流,有人形象地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用工荒”,这与20世纪8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大军从中西部涌向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结合材料和图,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分析劳动力资源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到“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1980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数量达900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超过60%,成为农民工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工资不是他们出来打工的全部,新一代农民工更看重自我发展和被尊重,就算没有工作,无钱可赚,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权益无保障的工作。
(3)请结合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说明东部地区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留住农民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