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春节,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备受关注。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看完文章之后,作了重要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材料三 社会上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酷抠族喜欢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观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味。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提出应对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2013年11月9日,菲律宾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的台风-----“海燕”。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的通报,“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多个地区,全国受灾人口超过428万人。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有神论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天意不可违”,人类只能祈求上帝的救赎。无神论则认为:这不是天意,这是大自然自身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无能为力,只能“听天有命”。
判断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形态?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其观点

28.以下材料来自某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时比较慎重,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购买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少数大学生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
材料三: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套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回答大学生存在有哪些消费心理?
(2)请简要回答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人民立足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入选2013年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全球最佳着装榜,用她独特的“中国style”征服了世界。彭丽媛身着中国元素的民族品牌出访,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品牌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制造”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材料三:据《证券日报》,iphone6有80%的订单在富士康,而iPhone6 Plus更是全部交由富士康生产。一部iPhone6空机价为649美元,而富士康代工组装每部手机的仅赚4美元到4.5美元,只占一部手机的千分之六;掌握核心技术的苹果公司的利润率高达七成。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谈谈材料启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配合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作了专题节目,全面对北京精神进行古今阐释。

镜头1
北京地区有史以来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交汇杂居之所,自辽以来,分别有契丹、蒙、汉、满等多个民族政权在此建都,使“北漂”的帝王最终变成了“土著”。
镜头2
明清以来,在京建立的各地会馆,容纳各地举子进京应试,广收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促进了北京的发展。
镜头3
“国粹”京剧融合、借鉴徽腔、汉调及各种地方戏曲,改良当时在京各种剧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唱腔体系,一改昆曲独占高雅殿堂的局面。
镜头4
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设计选址与北京北中轴线延长线的地标建筑——北顶娘娘庙发生冲突,设计最终采用了保留地标,南移场馆的解决方案。


材料二:有人指出,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竞争曰趋激烈的今天,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城市精神的支撑。城市精神对外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对内凝聚的是力量,是团结市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
(1)材料一的镜头共同体现了北京精神的何种内涵?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2)请结合“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列入宪法,这对刑事诉讼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修改要求。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开始实施。这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