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遵义会议 | D.瓦窑堡会议 |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
C.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 |
D.必须尽快解决农民问题 |
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节制资本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平均地权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