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两幅德国不同时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 A.图1的成立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
| B.图1结束于二战后,该时期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体为联邦制 |
| C.图2的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成为战后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
| D.图2由于民主德国最后并入联邦德国使德国再次完成统一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②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点
| A.肯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
| B.说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 |
| C.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
| D.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
|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
|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
|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
| 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
| 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 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
| 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