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
|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 A.信奉天主教 | B.尊重各国风俗 | C.为荣誉而战 | D.遵守法律制度 |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
|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
|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
|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
|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
|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
|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
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
|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
|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
|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
|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