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
|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
|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
|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
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
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二战后英国的削弱 | B.二战后美国实力的增强 |
| C.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棋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
|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
| C.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
|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
| A.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
|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 |
| C.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
|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