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
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与下列制度的实行有直接关系的是:()
A.三省六部制 | B.九品中正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度 |
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②“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③“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④“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
A.①②④③ | B.④①②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②③ |
秦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
B.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县令等地方官由皇帝任命 |
C.秦朝制定了秦律,说明有法可依,是法制国家 |
D.秦在全国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