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藩篱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宣布“独立”。其“独立”的实质是()
A.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 B.实行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
C.强调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 | 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 B.改良维新 | C.暴力革命 | D.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