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 B.法国 | C.荷兰 | D.英国 |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上受下列哪一观念的影响
A.重义轻利观念 | B.三纲五常观念 | C.宗法观念 | D.仁政观念 |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①考试内容狭隘②考试模式僵化③能力要求单一④考试公平性缺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