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30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目的基因需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 B.可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
|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植株 |
| D.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
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 剂基因和载体 |
|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
|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
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含有β一胡萝卜素,称为“金色大米”。这种“金色大米”形成的全过程中可以不需要的酶是
| A.限制性内切酶 | B.DNA连接酶 | C.RNA聚合酶 | D.逆转录酶 |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
| B.获得抗枯萎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 |
| 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 |
|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
下列图中关于P、Q、R、S、G的描述,正确的是
| A.P代表的是质粒RNA,S代表的是外源DNA |
| B.Q表示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R表示RNA聚合酶的作用 |
| C.G是RNA与DNA形成的重组质粒 |
| D.G是重组DNA质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