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30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 |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 B.组织 | C.器官 | D.系统 |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
B.猎豹捕食斑马 |
C.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