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细胞分裂模式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依次是 分裂 ;
(2)图A所示细胞含同源染色体 对。
(3) 分裂模式图中符合图E中曲线bc段的有 。
(4)图A、B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 条、 条。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表明该过程需要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吸收K+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
(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
②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作用被还原为
,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
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作用;②是作用;③是作用。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
是。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
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图中
)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结合,生成大量的。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16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f所代表的物质应是。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左、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