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词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完山红遍,层林尽染”。下列选项对词句理解错误的是
A.湘江北去—湘江由南向北,经过长沙,注入洞庭湖 |
B.橘子洲 —橘子洲为湘江江心洲之一,它是一个冲积島 |
C.万山红遍—江南丘陵地区,红壤遍布 |
D.层林尽染—远处山峰层层叠叠,峰林披覆 |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山位于北半球;②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③A、B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④A、B两坡同一高度,降水量较多的是B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 B.热带草原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雨林带 |
读图,回答各题。据各自然带在左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
据右图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C.全年炎热干燥 |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各题。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 B.从西南流向东北 |
C.从西流向东 | D.从东北流向西南 |
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下面有甲乙丙三幅图组成,其中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各题。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40°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位于南半球,QP为晨线 |
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Km |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
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 |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 |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下图回答各题。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影响该地
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植被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
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