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ºW) |
C.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
h的值是( )
A.23°26′ | B.43°08′ | C.46°52′ | D.66°34′ |
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
A.y=24-n | B.y=26-n | C.y=36-n | D.y=48-n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
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 |
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 B.下地幔 |
C.图中D层 | D.图中G层 |
下列全部位于生物圈之内的是:()
A.大气圈 | B.水圈 |
C.土壤 | D.岩石圈 |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温度:A>B>C>D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压:D>A>B>C |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 B.净化和增温 |
C.净化和增湿 | D.减湿和减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