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 1955~1978年 |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劳动形式“大呼隆”,分配方式“大锅饭” |
| 1979~1992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1993~2007年 |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 2008年至今 |
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上图所示为1955年以来,我国农村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主要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
①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的状况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说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 B.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温家宝总理曾以《离骚》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明志。这句话表明
| A.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年古县贵州遵义县传唱出这样的山歌:“庭院花草吐芬芳,水泥道路进村庄。一池三改环境变,沼气一扭饭菜香。特色种养收益好,黔北民居亮堂堂。”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 B.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 C.应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 D.上层建筑能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说明
|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