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央视评论员杨禹认为刹住浪费之风,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这表明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
B.刹住浪费之风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C.事物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导致质变的发生 |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审议了公司法修订草案、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刑法修正案(五)草案等。这些法律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说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
B.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
C.全国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
D.全国人大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句话说明了( )
A.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
B.人们获得的间接经验无法用于实践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
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这说明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 )
A.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B.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
C.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
D.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自身修养 |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材料中的人民群众是( )
①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一切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们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