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技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我国重视科技发展是因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③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先进文化的发展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0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涉及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体造型为“折断的军刀”一举夺魁,获准实施。军刀折断,象征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侵略者送上历史的审判台。这说明
①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②日本的罪恶永远不可饶恕,要坚决抵制日货③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④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08年12月6日到7日,缅北地区2008年度汉语水平考试(HSK)于在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举行,来自缅北曼德勒、腊戌、东枝、眉苗等地的考生共计906人参加了此次考试, “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这表明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 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在上升 |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
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的清算不彻底,否认侵略历史,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以上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 | B.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
C.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 D.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