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承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承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包括史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它必须适合于具有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的人们的需要。中国古代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分成蒙学读物、通俗读物、高层次读物。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学读物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三字经》 D.《三国演义》

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一位美国总统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为克服这种恐惧,他是怎么做的()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实行了“新政”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