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文明史观 | B.阶级斗争史观 | C.全球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
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②建国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慎重
③建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适应于世界各国 |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
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 | D.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此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 |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 |
C.表明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