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 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
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 | 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
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
全国农业种植面积(公顷) |
15041.4 |
10812.4 |
8771.4 |
9410.9 |
10985.1 |
11360.1 |
集体农庄个人经济种植面积 |
3.0% |
2.9% |
3.0% |
4.0% |
4.4% |
4.3% |
A.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
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
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l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 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
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 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
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 |
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 |
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