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
|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
|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
周武王,①,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②,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③,创国基。 ……太祖兴,④,号洪武,都金陵。
| A.①始诛纣 ②嬴秦氏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
| B.①始诛纣 ②除隋乱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
| C.①除隋乱 ②始诛纣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
| D.①嬴秦氏 ②始诛纣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
|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