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反应原理的解释、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操作、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X(g)+bY(g)cZ(g)的影响,以X和Y物质的量之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0 a+b>c | B.ΔH<0 a+b<c |
C.ΔH>0 a+b>c | D.ΔH>0 a+b<c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K+、AlO2-、NO3-、CO32- |
B.c(ClO-)=1.0 mol·L-1溶液:Na+、SO32-、S2-、Cl- |
C.水电离出来的c(H+)=1×10-12的溶液:K+、NH4+、SO42-、Fe3+ |
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 |
B.聚偏二氯乙烯(![]() |
C.有机物CH2=CH-CH=CH2和CH2=CH-CH3互为同系物 |
D.李比希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元素分析仪均可帮助人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空间结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0.005 mol·L-1 H2SO4溶液的pH为2 |
B.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C.镀锌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易生锈 |
D.已知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则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 B.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
C.化学平衡常数 | D.化学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