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其后问题。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同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旅怀[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请问这首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准确传神?请你指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①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③。
【注释】① 南州:指永州。② 隐几:凭倚着几案。牖:窗。③ 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lO.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结合全诗分析,首联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