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协同评审和制定《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
(1)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怎样搞好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
材料四: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009年,城市文化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70.6%,农村仅占29.4%,;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为33.27元,而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和覆盖,努力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实惠,推动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结合材料四,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美丽中国·展示人性之美

报告摘录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家行动
“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清洁工”李成友……2012年“最美”的天空中群星闪耀,折射出一道道夺目的人性光辉,感召着无数的中国人向真、向善、向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行动中努力向“最美”群体学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同学们参加该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从“最美”现象喷涌、道德模范受推崇,到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公民到国家,对道德提升的需求和呼唤。
(2) 结合材料二,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宝钢是我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近年来,宝钢实施钢铁精品战略、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宝钢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战略,不断追求产品的高质量。汽车板是宝钢的头号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是,近年来,宝钢也面临着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为此,宝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瞄准高强、超高强汽车板等技术难度大、盈利能力强的高端精品。“喝水不忘掘井人”,宝钢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先后设立了1亿元的教育基金,捐建了近40所希望小学,得到社会的肯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宝钢获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 继宁波市7月20号宣布推出26条措施,实施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南京市23日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台南京《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针对投资拉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会展消费、节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费以及绿色消费等10个方面。 有分析认为,宁波南京的相继出台经济刺激方案,也标志着地方政府鼓励消费增长的脚步加快。
请分析说明“我国地方政府鼓励消费”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13分)

以下材料摘自某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该校大学生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二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有针对性地给该校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