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 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
察举制为“公选”制?(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 其实质。(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
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指出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君,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 改回来了呢!
——选自《茶馆》
材料二 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我们不完全仿效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 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渔,自然也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 美的机器一样……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1)材料一中的李三的“牢骚”反映了中国政局的什么特征?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没有启发? (7分)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 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一——《梦蕉亭杂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是怎样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的?(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4分)
(13分)20L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广州继上海之后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广州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其被迫开放的同时,中国的哪些主权也遭到破坏?(2分)
(2)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由于敌人力量太强大,起义最终失败。后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请问这次起义是由哪个组织领导的?这个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4分)
(3)中国共产党曾经在广州召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请问是第几次?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3分)
(4)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l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请问中国这一时期失去大片领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5)有人说:“1984年,对于广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简要分析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