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
|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
| B.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
| C.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
|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
|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以下是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
|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帝国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材料表明( )
| A.皇帝并不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B.皇帝权力受到联邦议会限制 |
| C.联邦议会权力高于帝国国会 | D.帝国皇帝具有专制独裁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