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
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欧洲社会主义时,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段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孙中山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但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在中国传播开来。主要是由于
A.俄国十月革命还没有爆发 | B.没有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 |
C.没有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有利条件 | D.缺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
“该文两万多字,分两期连载,初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和政策论(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该文”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B.《庶民的胜利》 |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梁启超说:“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轻贱的工具),其结果必至强史以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这一段话的意思包括
①肯定传统史学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应该加以发扬光大
②抨击讲求褒贬笔法的传统史学
③赞同道德作为历史判断的依据
④作史者应裁抑主观而忠于客观,以史为目的而不以之为手段
⑤认为传统史学有严重的缺点,应该加以改革
A.③④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这项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 B.实行美元贬值 |
C.规定价格水平 | D.发放紧急救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