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庆历新政 |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
|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
| A.1917~1918年 | B.1918~1920年 |
| C.1921~1927年 | D.1917年以前 |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
|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
| 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
|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
| 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 |
|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
|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
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 )。
|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 B.实行余粮收集制 |
| C.实行义务劳动制 | D.实行粮食税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