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图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图2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材料: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英币50,000万镑增长到1800年的150,000万镑.1833年的250,000万镑和1865年的600,000万镑。……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材料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指出理由。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3)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措施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
(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
(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澳大利亚的情况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从外界移入的物种。盛产橡胶、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印度尼西亚与盛产蔗糖和菠萝的夏威夷的情况也是如此……拖鞋帽贝就是19世纪80年代承随一船牡蛎无意中从美国输出到欧洲的;一种北美飞蛾现在正在蚕食中国中部大片地区的树木;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松树线虫正在杀死日本的黑松树。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平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平均递增1.2%。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