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儿童肾结石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不法商家将含“伪蛋白氮”较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提高检测时蛋白质的数值,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儿童少年的食物中应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B.实验室里可以用斐林试剂来精确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
C.测定某种食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间接推测其中蛋白质的含量 |
D.三聚氰胺虽然含氮较高,但是不能体现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
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
C.病毒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 D.蛋白质的结构成分能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
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I |
细胞II |
物质E |
物质F |
|
A |
下丘脑细胞 |
垂体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B |
效应胞毒T细胞 |
病原体 |
抗体 |
抗原 |
C |
甲状腺细胞 |
垂体细胞 |
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D |
传出神经元 |
传入神经元 |
神经递质 |
受体 |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乙不偏转 |
以下有关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膜两侧电位均表现为外正内负 |
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穿过了2层磷脂分子 |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是非特异性的 |
D.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只可作用于神经细胞 |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是1/8 |
C.丙图有可能是并指症或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 |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