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双项选择)
A.两细绳必须等长 |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2)操作中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则该图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
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WB. W
C.W
v
D.W
v3
(1)如图3是某同学在做“探究a与F、m的关系”实验时的实验装置图,试指出该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指出其中三点)
①②③。
(2)该同学调好实验装置、改进错误后,接通电源打出如下一条纸带,从0点开始第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量得s1=1.22cm,S2=2.00cm,S3=2.78cm,S4=3.62cm,S5=4.40cm,S6=5.18cm.试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a=m/s2 .
(1)研成粉末后的物体已无法从外形特征和物理性质各向异性上加以判断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判断它是否为晶体.
(2)在严寒的冬天,房间玻璃上往往会结一层雾,雾珠是在窗玻璃的________________表面.(填“外”或“内”).
(3)密闭容器里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后,还有没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为什么这时看起来不再蒸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之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
(1)若某次观察光的衍射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13-2-7所示,则卡尺两测脚间的狭缝宽度为________.
(2)在利用游标卡尺两脚之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总结出的以下几点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狭缝与灯丝平行,则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
B.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狭缝越窄,衍射条纹越窄 |
C.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条纹越宽 |
D.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频率有关,光的频率越大,衍射条纹越宽 |
(13分)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3 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14所示.计时器打点
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
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
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
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 码总重力F(N) |
0.196 |
0.392 |
0.588 |
0.784 |
0.980 |
加速度a(m·s-2) |
0.69 |
1.18 |
1.66 |
2.18 |
2.70 |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5中作出a-F的关系图象.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