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精心组织机户生产 | B.机户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
C.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
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体现这一胆识的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 D.推行新经济政策 |
观察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绝 |
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
C.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