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精心组织机户生产 | B.机户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
C.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D.“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是指()
A.丞相应当位高权重 | B.监察官需德才兼备 |
C.内阁首辅权倾六部 | D.军机大臣上传下达 |
在当时(见下图)的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
A.儒学兴起 | B.罢黜百家 | C.道教出现 | D.理学诞生 |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本质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
D.网络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生活 |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果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是()
A.“和平演变”策略 | B.中立政策 |
C.“冷战”政策 | D.经济扩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