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个)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 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 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B.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德国法学家耶林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