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783年,美国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1784年,大约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价值仅75万英镑。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 | B.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 |
| C.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 | D.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 |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获得的最准确经济信息是
| 第一时期l872—l894年 |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
||
| 设厂数[来 |
53 |
463 |
|
| 商办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A.近代经济的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小农经济在近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
| A.1842,1856 | B.1861,1872 |
| C.1897,1907 | D.1913,1919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类企业产生的外部环境结构图,据此该类企业指
|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
| B.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
|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 |
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及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
|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
|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 D.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
|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