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秦汉时期,经常使用的礼仪是朝礼,朝礼又称朝仪,是臣子朝见君王的礼仪,用以“明君臣之义”。朝礼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形成君臣等级 | B.确立皇权至上 | C.保证皇位世袭 | D.维护君主专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
|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
|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