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 | 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 |
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 | 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世界出现过诸次重大的国际格局变动,其中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对峙的国际格局是 (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B.雅尔塔体系 |
C.欧洲共同体 | D.一超多强体系 |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下列与之无关的一项是 (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
C.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 D.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 |
如果从经济发展角度去探讨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们会发现其最终失败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 )
A.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 B.决策者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没有关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D.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
19世纪末,德、日两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完成统一,有统一国内市场 ②对外战争,获取战争赔款
③重视教育与科技④在自由竞争中高度垄断⑤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 )
A.电力的广泛运用 |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
C.原子能和航天工业的出现 | D.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