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 | 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 |
| 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 | 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文化大革命 |
| D.真理标准大讨论 |
魏源的《海国图志》曾对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
| A.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 | B.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
| C.了解了欧洲发生的巨变 | D.深受鼓舞,立志改造旧的社会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 B.反对掠夺战争 |
| C.主张实行“法治” |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 A.WTO | B.the Europe Union |
| C.APEC | D.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Region |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