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尊王攘夷的功臣——曾在尊王倒幕时期借给尊王派1千块钱。他在1871年买下几艘小轮船,创办了三菱。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明治政府让其负责军事运输,并拨赠给其13艘轮船。1875年,当局将所有官船卖给三菱,并在15年内给予其巨额“航线补助金”。当年,日本在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的两个月时间里,三菱公司就赚了40万日元。当局还扶持三菱兼并日本中小航运公司、排挤外国航运公司,垄断日本近海和亚洲海上运输。1875年,当局以3.31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的18艘轮船,转给三菱。后来又贷款11万元让三菱收购了一家美国轮船公司的航线、船只及其在日本的财产。
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三菱从政府取得运输军需的垄断权和70万元贷款。三菱用这笔钱进口了十艘轮船。整个西南战争的政府军费开支约4、5千万,其中1500万付给了三菱。三菱还依靠雄厚的财力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等,成为一大财阀。不应忽视的是,不论是发展军工产业还是民用产业、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明治政府都非常重视一个原则:“日本领导者们恐怕日本在经济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没有引进外资。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聘请外籍人员的办法来输入外国技术是没有危险的,于是用高薪聘用了外籍人员。                          
——据许华《盛世之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菱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三菱公司发展历程,说明明治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病,如政企职责不分,国家队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等。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单一和集中地方式。
材料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同时把高度集中地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据材料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据材料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2)对比材料二、三,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异同之处。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