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 D.目的是矫正天子和王侯的过失 |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B.“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孝廉,父别居”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刺史 | B.宰相、参知政事 |
C.太尉、军机处 | D.郡县、行省 |
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 、伏地跪拜 |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