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 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1200元
960元
350元
80元
200元
150元
620元
1000元
400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温总理在此次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他指出,中国政府确定的减排目标是根据中国具体实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任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中国历来言必行、行必果,无论达成什么样的成果,我们都坚定不移的为实现、超越这个目标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道理,简要评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
材料一骑自行车出行绿色环保,但近年来广州市区的干道上,很难找到一条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也是越来越少;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拜客”是英语单词“bike”(自行车)的音译词。“拜客·广州”是一群为改善广州自行车出行环境“鼓与呼”的志愿者的集体称谓。
2010年1月12日,“拜客·广州”给市长送了一辆自行车。政府很重视这次会面,“拜客”们提出“设置私车保管站、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统一规划自行车道”等建议时,张市长在一旁连声叫好,还向“拜客”们介绍了广州在绿色出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规划,并把他们的建议转给相关部门落实。
请应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拜客”们的行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回首60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有人认为“民族睦,国家兴;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之间就团结和睦。”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建设福州城市地铁,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福州市打造宜居城市的实际行动。2007年,福州市政府组织专家就《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商讨和论证。2009年6月福州市政府(地铁办)就地铁建设资金的筹措方案向福州市第13届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12月,城市福州地铁1号线举行动工仪式,福州人翘首以盼20余年的“地铁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